“二十八,貼花花”。2月7日是臘月二十八,許多地方都開始貼春聯了。
春聯作為一種傳統文化樣式,在中國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年年貼春聯,但年年都有人提問:春聯到底怎么貼?上下聯為啥總是傻傻分不清楚?
【1】春聯的起源
春聯,又叫“春貼” “門對”,起源于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
據《后漢書·禮儀志》記載:“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降鬼大神“神荼”“郁壘”的名字,放在自家門口,用來鎮邪去惡。
到了五代時期,“桃符”漸漸演變為春聯。
春聯作為一種表達吉慶祥和節日氣氛并祈求新年福澤與希翼的傳統文化樣式,在中國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2】春聯的基本規則
字句對等:上下聯的句數相等,對應語句的字數相等。常見的春聯以五言、七言為多。
詞性對品:上下聯處于相同位置的詞,詞類屬性相同,或符合傳統的對偶種類。
結構對應:上下聯詞語的結構,彼此互相對應,或符合傳統習慣。
聲調對立:句中相鄰節奏點上的字,平仄交替;上下聯句所對應節奏點上的字,平仄相反。多分句聯中,各分句句腳的平仄有規律地交替。
節律對拍:上下聯句的句讀節奏一致。
語意關聯:上下聯句表達同一主題。
【3】如何區分上下聯?
上聯最后一個字要用仄聲,相當于現代漢語的三聲或四聲;下聯最后一個字一般是平聲,相當于現代漢語的一聲或二聲。
以七言對聯為例,其最常見的平仄規律通常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或者“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舉個例子:春回大地千山笑(仄音),福滿人間萬民歡(平聲)
除了平仄,還可以通過對聯的內容來判斷上下聯,比如按因果關系、時間先后、詞語習慣、空間范圍等。
例如“風送鶯歌辭舊歲,雪伴梅香迎新春”,上聯“辭舊歲”,下聯“迎新春”,這就是按時間先后來進行區分。
【4】春聯怎么貼?
傳統的張貼春聯的方式講究人面朝門,右手為上,左手為下,也就是從右往左貼。這是根據古人從右往左的書寫習慣得來的。
但如今人們習慣從左往右書寫,因此每年貼春聯時都會有人糾結:到底是遵循傳統從右往左,還是按現代習慣從左往右?
答案來了:目前,上下聯的左右一般取決于橫批。
如果橫批從右向左書寫,則上聯貼在右側,反之則貼于左側。
玉兔呈祥辭舊歲,金龍獻瑞迎新年。
墨舞祥云三春暖,龍吟妙對五福齊。
丹鳳呈祥龍獻瑞,紅桃賀歲杏迎春。
龍飛鳳舞川原秀,燕語鶯啼錦繡春。
……
開開心心貼春聯,歡歡喜喜過新年!你家的春聯貼上了嗎?
公益廣告
來源:文明江西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