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蜜發了我一張圖,差點笑噴,總結得簡直不要太到位了!
看到第一句就想點個贊!你品,你細品:
不會的字請查字典!不要喊「媽」!
不會的題,請先讀題3遍!不要喊「媽」!……
我敢說,凡是給娃輔導過作業的家長,99%都能感同身受。真的不是我們不愿意輔導作業啊,而是,輔導來輔導去,輔導的都是孩子本來就會的題啊!
不是不看題,就是看錯題!
這一聲聲「媽」,簡直就是在老母親本就脆弱的神經上來回蹦迪。
不要隨便喊媽!
平時看著挺聰明的一個娃兒,怎么一到作業上就卡殼了?
為啥功課上遇到點困難就喊媽,就不能自己先思考一下?
事實證明,小神獸們不但會思考,而且腦回路直沖天際。
來看看這道題:請用「我」、「跳了」、「給」、「校長」、「孔雀舞」、「爺爺」、「支」這幾個詞組成一個句子。
小同學的答案是這樣的:
媽媽直接反問,「你臉怎么那么大呢?」
兒子一聽老媽的語氣不對,感覺不妙,馬上改口:
喲,沒想到爺爺還有這項隱藏技能,只是那畫面太美,不敢想象……媽媽倒吸了口涼氣表示,「你爺爺還想揍你呢。」兒子用試探的口吻,委屈巴巴地試探:
哈哈,你以為娃無法掌控的只有思想嗎?
當媽這么多年,我發現他們更無法控制的是——身體。
你瞧這妖嬈扭曲的姿勢,明顯就是不想好好寫作業吧!
孩子,別喊媽媽,媽媽看到你這個樣子,真的會氣炸。
別有事就喊媽,也喊喊爸爸?
曾經無數次想要對娃發出靈魂拷問:別有事就喊媽,也喊喊爸爸!
可我后來發現,是我太天真。你要爸爸給輔導個作業吧,他能分分鐘給你整出個翻車現場!
不久前孫儷還發了個微博,讓我們這幫當媽媽的感同身受:
爸爸帶娃,不一定是在陪娃,更可能是在坑娃。
你要他輔導個作業吧,他偷懶直接就說出答案。怎么,小學生的題,你會答你很厲害啊?
有的爸爸更不靠譜,直接把媽媽費勁教出的成果給攪糊了。
你要他陪娃玩會兒玩具吧,他能變成自己的主場。
要他帶會孩子吧,隨時都能發生驚險和意外。
不久前,老公在網上看到一個小實驗,大獲啟發,就想在兒子面前露一手。
抖音@2134257747
可當游戲進行到最后一步,需要展示紙巾并沒有被打濕的時候,一句「出來混……」還沒念完,就發現翻車了!咦?不好!紙巾怎么打濕了?
難道杯子是太大?難道扣下去的時候歪了?難道……面對兒子滿是期待的小眼神,老公頓了頓,說了句特別有深意的話:「兒砸,這就是生活。你看,這紙巾終究還是打濕了。你以為爸爸要給你一個驚喜,其實本沒有驚喜,明白了嗎?」
爸爸陪娃,驚喜啥的咱就不奢求了,但求別有驚嚇就好。
一個娃喊媽,殺傷力還是平面的。如果是二胎家庭,兩個娃一起喊媽,那簡直堪比三維立體式摧毀。娘親的內心猶如核彈過境,寸草不生。
還好,終于熬來了開學復課的喜訊,神獸歸籠的號角,怎不叫人熱淚盈眶。砸手里三個多月娃,終于可以出貨了!
這位媽媽簡直不要太激動,興高采烈送出門去,都還來不及慶祝一番,就接到了女兒的電話:「媽媽,你搞錯了!是哥哥上課,不是我!」
不管了,必須打包全部送走!
《奇葩說》里傅首爾說,「小孩子雖然不能干成什么,卻可以讓你什么都干不成!」簡直一語中的,在外惹事,在家惹媽的熊娃們總能毫不例外地具有這種神奇體質。
朋友家為了落個清靜,干脆找了個托班,專門負責孩子的課后作業輔導。據她說,娃做完作業再接回家,爸媽都不用沾手。家庭氛圍別提有多幸福和睦。
這是多少真金白銀都買不來的幸福人生啊!
最近還看到一個亮眼的招聘簡歷,職位是「董事長助理」,首要工作就是陪董事長家里10歲的小孩學習!
據說,消息屬實。
月薪上萬,提供五險一金,還包吃包住,另有績效獎金,只為了請人來幫忙給孩子輔導作業……
等等,那我豈不是一年就給家里省下了十幾萬嗎? 這么一想,氣就消了一大半。
當然,希望孩子他爸看到這篇文章,能深刻認識到老母親的市場經濟價值,以后能多分擔點!
不說了,我好像聽到娃又在喊我了!
-End-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