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雖然布滿滄桑,但依舊熱鬧,是上栗人們最喜歡的去處,在這可思憶、可買到在其它地方所買不到的東西。
\
如手工制作的鐵制用品、竹制用品、木制用品,桿稱、還有香燭,手工豆腐……
老橋也稱瞎子橋,因為算命先生一般常呆此地,很多人都知道它的存在。
這座橋,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連接南北兩條老街,始建年代無考,在清朝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古橋被大水沖倒,同年巡檢鄭詩敏等率里人重建。
萬壽宮
具歷史記載:始建于明太祖五年(公元1372年)壬子年冬月。當時分前、中、后三殿和左殿等四殿,占地面積21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1748平方米,高3.5米,大門額上嵌著一塊清乾隆御賜的“圣旨”。
后來隨著時代的變遷,有所改變,
在文革時期又遭受大面積破壞,現在已維修重建保持原貌,但只剩下舊物一個石碑和一些斷柱。
烏龍寺,具體不知詳細記載,但靠于河岸,如一個避世的老人,修身養性。
南街,于北街對面,通過老橋可相通,還有很多老房子保留完整,只是未有人全部居住,以至于荒廢,有些已倒塌。
師傅說:“若要全了解,恐怕一天時間也走不完,因為北上街就像一座城堡,到處可通,無論走到那個巷子,都可通向另一條路。
我與師傅穿街走巷,行走每個街道,就像一本翻開歷史的書籍,
每到一處,就像翻開一頁被塵封的歷史。
或依然屹立不倒
或一堵斷墻
或一片廢墟…
或每一塊青磚,都是曾經外省水運而至,有些還刻有xx年號官制,極為珍貴。
或被人一直偏愛……
每一棟老房子,一扇木門、木窗……
像告訴我們,上栗曾經古韻的美麗和輝煌的歷史。
能有幸拍下,記載,實乃我荷花大幸,我會一直保留下去,直到我老去!
感謝師傅,一一為我指點和講解,此行無憾。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