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新冠肺炎疫情較量的過程中,時光如電,轉眼就到“五一”。今年“五一”連休5天,應該怎么過?“五一”外出旅游安全嗎?這些成了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
專家認為,今年“五一”假期啟動一些旅游項目是合理的,建議大家可以適當去人員不集中的地方旅游、休閑,以室外旅游為主,自帶干糧,避免聚集,戴好口罩,做好防護。鑒于各地疫情防控態勢不同,不建議跨省旅游。鑒于國外疫情防控形勢嚴峻,不建議出國旅游。從國家和各地政策來看,各地正在按照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要求,積極推進正常生活工作秩序的恢復。比如,4月13日,文化和旅游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印發通知,要求疫情防控期間,旅游景區只開放室外區域,室內場所暫不開放,接待游客量不得超過核定最大承載量的30%。旅游景區要建立完善預約制度,推行分時段游覽預約,引導游客間隔入園、錯峰旅游,嚴格限制現場領票、購票游客數量,做好游客信息登記工作。再如,4月14日,四川省公布的《關于進一步做好經濟工作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意見》提出要提振消費,通過穩定傳統大宗消費和培育新興消費來推動消費回補。其中包括鼓勵帶薪休假與“五一”勞動節、端午節等小長假連休,打造新的“黃金周”。由此可見,在當前形勢下,疫情防控、提振消費要兼顧,自我防護、旅游休閑要兼顧。
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信心堪比黃金貴,辦法總比困難多。要破解疫情帶來的困難,最關鍵的辦法是暢通“三個循環”,統籌“兩個領域”,打通“兩個方面”。
暢通“三個循環”,就是要“不失時機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暢通循環,要暢通國內消費領域和服務業、工業領域和制造業的小循環。暢通循環,要暢通全球經濟領域和全球產業鏈的大循環。當不同領域、不同范圍的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都有序運轉起來之后,我國社會經濟和全球社會經濟就進入了常態化發展的新階段。
統籌“兩個領域”,就是要統籌好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發展。不激活實體經濟,“三個循環”就無從談起。而要激活實體經濟,則應該從虛擬經濟入手。在疫情防控期間,虛擬經濟的發展非常活躍,對于帶動我國實體經濟和全球實體經濟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只有虛擬經濟生生不息,各種需求才能傳遞到實體經濟,從而推動經濟循環真正動起來。以前是虛擬經濟離不開實體經濟,只有虛實結合,虛擬經濟才能落到實處。而如今則是實體經濟離不開虛擬經濟,只有通過虛擬經濟的激活和推動,實體經濟才能持續運轉,恢復常態,并為經濟復蘇帶來強勁動力。
打通“兩個方面”,就是要打通供給側和需求側兩個方面。此次疫情對經濟的沖擊,既有需求側方面,也有供給側方面。需求側要安全有序先動起來,供給側要積極行動隨后跟上,和需求側形成良性互動,共同推進社會經濟秩序全面恢復。
經濟不能停擺,生活不能中斷。不管是對于國家,還是對于企業;不管是對于家庭,還是對于個人,都是如此。在疫情防控新形勢下,讓消費活躍起來,讓生產活躍起來,讓國內經濟循環起來,讓全球經濟循環起來,人類就能擊敗全球疫情所帶來的各種挑戰。在疫情防控新形勢下,讓我們繼續做好疫情防控,積極提振消費,從每個人做起,從每件事做起,共同推動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的有序暢通。加強防控,做好防護,提振信心,提振消費,讓我們共同加油吧!
(作者:李蕾)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