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泰哥和我餐后聊天,無意中談到一個現象:如今ACEA歐標機油最新的“C級別”機油,“總堿值”參數比起以往的老款機油(如以前的A3/B4、A5/B5)低了很多。但“總堿值”降低,會導致機油“很怕”汽/柴油里的“硫”。
一旦遇到含硫量超標的劣質汽油,“C級別”機油可以說基本沒抵抗力……可是大家都知道,ACEA歐標體系的機油通常要比API美標的更高端些,因為ACEA的檢測項目和標準更繁復、更嚴厲。可為啥“C級別”機油卻……這讓車主用起來感到提心吊膽。
機油的堿值是干啥用的?
答:用來抵抗不合格汽油
于是我們就此展開了討論。受限于人類科技的極限,理想中的“純凈燃油”是不存在的。正如同世界上不存在“100%的水”一樣,即使是最高級別純凈度的水(雙蒸餾水、兩次反滲透…)其實也都做不到“100%”純度,無非就是他們無限接近100%而已。
況且燃油本身還是非常復雜的混合物(無論汽油、煤油、柴油都是)。因此燃油里含有各種“有害成分”并不稀奇。比如汽油里含有烯烴、芳烴、苯等;柴油里含有多環芳烴、硫、錳等。這些物質對發動機都只有害處而沒有好處!
比方說,汽油和柴油里含有的硫,在燃燒時會產生硫酸成分。硫酸物質最終又會被機油沖刷掉、溶解掉。雖然硫酸是極微量的存在,但架不住經年累月。久而久之油液的酸度就會因為硫酸含量的升高而“越來越酸”,抗腐蝕和防銹能力就越來越差了。
為了提高發動機的抗腐蝕和防銹能力,能想到的辦法只有2個:要么干脆就把機油做成堿性的,讓堿性來“中和”掉酸性;要么不讓燃油(汽/柴油)里含硫(或者含硫量嚴格控制)。——那么我們怎么知道自己買來的機油,“總堿值”到底是高還是低?
“美標”機油沒有限制機油堿值
“歐標C級”機油卻是“低堿值”
很簡單!依然是“看圖說話”!——看機油級別基本就能知道機油的“堿值”是高還是低!復習一下:目前全世界機油最主流的2大級別體系,分別是美國石油協會(API)體系,和歐盟汽車工程師協會(ACEA)體系。
在API美標體系中,從古老的SL級別開始,到后來的SM、SN、SN-PLUS,再到目前最新的SP……一路走來,“機油堿值”這一項參數都是空白的,也就是說美國石油協會(API)壓根就沒打算對機油的減性做出規定。
“歐標國五”機油為“高堿值”
而到“國六時代”一切都變了
而在ACEA歐標體系中,這就復雜太多了。比方說,國五(以及國五以前)排放車型用的機油,就是我們以往最最熟悉的A5/B5(中低粘度,中剪切值)、A3/B4(高粘度,高剪切值)這2個級別了。
其中A5/B5通常對應0W-20、5W-20、0W-30、5W-30為主;而A3/B4通常對應0W-40、5W-40為主。相信對機油非常熟悉的同學應該都清楚這個規律。——通常A5/B5和A3/B4級別機油,“堿值”都要求≥8以上(甚至10以上)。
“歐標C級”機油因為“低堿值”
所以規定車主必須使用正規汽油
ACEA歐標體系中,國六車型用的機油,就是我們現在不斷被提起的“C級別”。常見的有:C2(中粘度,中剪切值)、C3(高粘度,高剪切值)、C5(低粘度,低剪切值)這3個級別。
其中C2通常對應0W-30、5W-30為主;C3通常對應0W-40、5W-40為主;C5通常對應0W-20、5W-20為主。相信對機油非常熟悉的同學應該也清楚這個規律。——通常A5/B5和A3/B4級別機油,“堿值”都要求≥6以上。可以看出ACEA歐標C級別機油,“堿值”明顯是比“A3/B4、A5/B5”低了很多。
事情到這里,基本上就把“堿值”給說清楚了。“堿值”越高的機油越好,因為越不害怕劣質汽/柴油。——但是為啥到了“國六時代”,ACEA歐標高端機油,都全體“不允許機油堿性太強”,都紛紛玩起了“低堿值”技術呢?——我們下一期繼續接著揭秘!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