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吹來,漫山遍野已透出片片綠色。3月21日早上9點,張遠輝穿著標志性的迷彩服,手臂上佩戴著護林員大紅袖套,攜帶著割雜草的鐮刀來到他負責的山林,開始了新一天的巡護工作。
張遠輝2014年被納入萍鄉市安源區丹江街建檔立卡貧困戶,左眼殘疾,家底子薄,收入不高,他家的生活一直非常困難。在當地政府部門的支持和鼓勵下,張遠輝身殘志不殘,當保潔員、打零工、做泥瓦匠、養雞養鴨,樣樣活兒都干。2018年,他成功脫貧,娶上了媳婦兒。
2020年,為了在保護森林的同時幫助脫貧戶穩定收入,丹江街聘請張遠輝為護林員,負責村里公益林的防火防盜安全。“一年下來有7200元的護林員補貼,自家的農活兒也不耽誤,當然你自己還得干,閑暇之余,就去合作社務工”,聯星村第一書記陳潔暖心的話語讓張遠輝堅定了信心。
“我爹今年98,他47才生下我,把我拉扯大,是時候享點清福了,外出務工不如家門口就業來的實在,當護林員不妨礙我照顧他,這份工作我很歡喜”。眼看著日子越過越紅火,張遠輝喜滋滋地說。
工作一月有余,張遠輝的勁頭越來越足,護林日記已經寫了十幾篇。“今天巡山看到蕨菜已經長出來了,筍尖尖也冒頭了”、“這段時間是森林防火期,我每天都要上山巡查,叮囑大家不要帶明火上山……”雖然寫得歪歪扭扭,還有不少錯別字,但每天做了什么、工作要注意什么,張遠輝都記得清清楚楚。巡山護林不僅是他的部分收入來源,還成為了他的精神寄托。說到對這份工作,無兒無女的張遠輝只說了四個字:“心情舒坦”。
對此,張遠輝98歲的老父親說:“他舒坦的是家門口這座大山越來越青,樟樹越長越高,不再有人在山上濫砍濫伐,更有人見到他總向他豎起大拇指,夸他的護林工作干得好。”
日益變好的生態環境,讓張遠輝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我想讓家里那口子去合作社務工,她掙的錢加上我的護林收入和地里的收成,一年掙個30000元沒問題。”
“今天巡山一切正常,沒有情況。”老張停下腳步,摘下了滿是水汽的口罩,露出了笑容。回頭看了看自己剛剛走過的山路,一個個腳印深深地刻進泥土里,他覺得,那是一路向小康生活邁進的步伐。(龍雅琴 謝素敏/圖文)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