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日韩,免费A级作爱片免费观看美国,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蜜芽tv在线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防范氣象災害保障復工復產和春耕備耕工作情況舉行發布會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3月27日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防范氣象災害保障復工復產和春耕備耕工作情況。

主持人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

米鋒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我是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歡迎參加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今天發布會的主題是:防范氣象災害風險保障春耕和復工復產。

我們請來了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負責人王志華先生,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劉莉華女士,中央氣象臺副臺長魏麗女士,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專家周兵先生,請他們就氣象保障服務、蔬菜生產情況等來回答媒體提問。

首先,通報一下疫情情況。

3月26日0時—24時,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55例,其中境外輸入54例,本土病例1例,為浙江病例;新增死亡病例5例,全部為湖北病例;新增疑似病例49例。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537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837人,重癥病例減少201例。

截至3月26日24時,據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3460例,其中重癥病例1034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74588例,累計死亡病例3292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81340例,現有疑似病例189例。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697470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6005人。

湖北當日無新增確診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無現有疑似病例;新增治愈出院病例530例,其中武漢523例;新增死亡病例5例,其中武漢4例;現有確診病例2896例,其中武漢2880例,這里面重癥病例999例,其中武漢995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61731例,其中武漢44591例;累計死亡病例3174例,其中武漢2535例;累計確診病例67801例,其中武漢50006例。

3月26日0時—24時,新增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54例,其中上海17例,廣東12例,北京4例,天津4例,內蒙古3例,浙江3例,福建3例,山東2例,云南2例,遼寧、江蘇、四川、陜西各1例。截至3月26日24時,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595例。

累計收到港澳臺地區通報確診病例738例,其中香港特別行政區453例,澳門特別行政區33例,臺灣地區252例。

當前,境外疫情大流行呈加速趨勢,我國防輸入壓力持續加大。隨著境外病例輸入,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數量已連續7日上升,3月26日相比19日增幅為78%。要進一步完善應急和常態化防控結合的措施,做好境內疫情精準防控,嚴防擴散。以上是疫情情況。

下面進入今天的現場提問環節,請記者朋友圍繞今天的發布主題提問。提問前請先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李克強總理提出明確要求做好夏糧田間管理,夏糧是全年糧食季生產的第一季,目前夏糧長勢如何?會有哪些氣象災害影響到夏糧增收?謝謝。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

劉莉華

謝謝您對糧食生產的關注。正如您所說,夏糧是全年糧食生產的第一季,夏糧產量占全年糧食生產超過1/5,奪取夏糧豐收對保障糧食的穩產保供、提振全社會的信心至關重要。夏糧的主體是冬小麥,目前北方的冬小麥已經開始起身拔節,江淮地區開始孕穗,西南地區正在灌漿。今年我們調度的情況,小麥的面積基本穩定,越冬期氣候條件總體有利,加之春季田管比較到位,目前小麥的苗情長勢好于上年也好于常年。我們調度一二類苗比例87.2%,比上年提高3.5個百分點。總的來說,今年夏糧情況可以概括為四句話:土壤墑情充足,苗情總體較好,豐收很有基礎,田管切勿放松。

現在距離夏糧收獲大概還有70天左右的時間,從氣象災害來看,奪取夏糧豐收還要過“倒春寒”、倒伏等關口。今年氣溫偏高,作物的物候期有所提前,我們也能感受到,我們身邊的玉蘭花、迎春花都比往年開的早,小麥也是一樣的,小麥的生育期提前一周左右,即將進入大面積的拔節,小麥拔節孕穗的時候抗寒能力比較差,比較容易遭受凍害。這兩天的降溫,因為時間比較短,又伴隨著降雨,專家分析對小麥生產的影響是有限的。但后期可能還會出現降溫天氣,所以需要持續關注,做好防范。后期夏糧還要注意防倒伏,因為今年溫度比較高,小麥長得比較旺,群體比較大,抗倒伏的能力比較弱,如果灌漿成熟期遭遇大風的話,可能會發生倒伏。

3月初,我部啟動實施了“奮戰100天奪夏糧豐收行動”,組織各地立足抗災奪豐收,加強與氣象部門的溝通,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制定完善防范預案,落實控旺促壯、增墑保溫、“一噴三防”等防災減災的關鍵措施,努力減輕災害影響,奪取夏糧的首戰告捷。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我們了解到在疫情之后,中國氣象局和國家衛生健康委以及其他相關部門進一步健全了聯動機制。圍繞疫情的需求,氣象部門提供了哪些氣象保障服務?下一步又有哪些舉措?謝謝。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負責人

王志華

感謝您對氣象工作的關注,疫情發生后,中國氣象局認真履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成員單位職責,重點強化了三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個方面,全力做好災情性天氣的預報預警服務。各級氣象部門嚴密監視天氣變化,加強會商分析,及時向聯防聯控機制和各級疫情防控指揮機構,提供寒潮、大風、雨雪、雷電等高影響天氣的預報預警和防范建議,而且也通過各種渠道向公眾發布預報預警。比如我們針對寒潮天氣,在天氣預報節目當中特別提醒公眾注意防范保暖,嚴防感冒,通過這些方式避免了高影響天氣對于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造成的疊加影響。

第二個方面,我們為應急醫院的建設和運行,以及醫務人員提供了“點對點”的貼身式的氣象服務。湖北省氣象局啟動一級應急響應,為湖北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運行提供專項服務,而且建立了自動氣象站和雷電災害監測系統,及時為方艙醫院及各個援助湖北的醫療隊提供了天氣預報服務。

第三個方面,我們根據聯防聯控機制的要求,利用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廣泛發布疫情防控信息,開展疫情防控知識科普宣傳,特別是廣泛利用氣象部門設在農村的預警大喇叭,解決了疫情防控信息進村入戶的問題,應該說為農村的疫情防控提供了有效的支撐。截至目前,全國氣象部門已累計發送疫情防控相關信息超過45萬余條。

應該說氣象工作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和百姓生產生活。下一步,氣象部門將重點圍繞復工復產、春季農業生產、森林草原防火、脫貧攻堅、汛期防災減災等,提供更有力的氣象保障服務。謝謝。

香港經濟導報記者

我們注意到近幾日部分地區出現了寒潮和倒春寒天氣,當前正值春耕春播的關鍵期,此次天氣過程的影響什么時候結束?今年以來,天氣氣候特點如何?未來一段時間4到5月份天氣氣候趨勢又有怎樣的變化呢?謝謝。

中國氣象局中央氣象臺副臺長、研究員

魏麗

謝謝您對天氣的關注。受較強冷空氣影響,從25號夜間開始寒潮天氣影響的區域從新疆一直到華北、東北,今明兩天還會繼續南下,影響到江淮和江南地區,寒潮天氣已經帶來了雨雪、沙塵、大風和比較強的降溫。從今天最新觀測資料顯示,受影響的地方已經出現了降溫幅度6-12度,有些地方超過14度,影響期間伴有7到9級的大風,個別地方的風力超過10級,今天早晨氣溫零度線的位置已經到了華北北部。這次寒潮天氣發生在3月下旬,也正是春耕春播最關鍵的時候。明天開始連續3天,江南、江淮的平均氣溫下降到8-12度,寒潮天氣在31日結束,4月1日南方、北方氣溫會逐步回升。寒潮天氣對當前農業生產和群眾生活帶來了一些影響,建議大家在收拾冬裝的時候留上一兩件,來應對春季多變的天氣,遇到寒潮、降溫的時候大家及時的增添衣物,預防感冒。

今年以來整個氣候呈現的特征是暖濕比較明顯,根據資料統計整個氣溫是偏高的,降水是偏多的,從1月1日到今天,降水比常年同期偏多24%,比去年這個時候多8%,氣溫比常年同期偏高1.6度,比去年這個時候高0.7度,是1961年以來氣溫第二高的年份。預計4月到5月暖濕特征還會持續,全國大部分地方的氣溫仍然偏高,降水偏多。降水偏少的區域僅在黑龍江北部和內蒙東部。氣溫方面,北方偏高程度更明顯一點,東北、華北、新疆偏高1到2度。4月到5月注意防范的災害性天氣是南方階段性的陰雨、暴雨和強對流天氣,因為這個階段正是夏糧生產的最關鍵時期,我們要加強災害的防范。謝謝。

鳳凰衛視記者

剛才提到暴雨和降雨天氣,近期南方部分地區出現了暴雨天氣,是否標志著它們已經進入了汛期?另外,今年的汛期有怎樣的過程?謝謝。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專家

周兵

感謝您對汛期氣候的關注,根據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的結果,3月25日廣西等地出現了區域性暴雨,該地已經滿足入汛的標準,成為歷史上僅次于1983年開汛第二早的年份,由此今年3月25日開啟了華南前汛期進程,入汛時間較常年(4月6日)偏早12天。中國氣象局聯合水利部在3月23日到24日,組織多家單位進行氣候趨勢會商,預計今年汛期(5-9月),我國氣候狀況總體偏差,降水呈現南北多、中間少的分布特征,澇重于旱,全國大部氣溫偏高,黃淮西部、江淮、江漢、江南北部等地可能出現高溫熱浪。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生成的臺風個數較常年略偏多,登陸我國的臺風個數略偏多,強度偏強。因此需要加強暴雨洪澇、干旱、臺風、高溫熱浪、強對流等氣象災害的綜合防御。氣象系統極其復雜,包括大氣圈、冰雪圈、生物圈、水圈和巖石圈等五大圈層,有諸多因素影響到氣候預測效果。中國氣象局還將根據大氣環流演變狀況適時進一步開展氣候趨勢的滾動會商。謝謝。

香港商報記者

今年國內外農業病蟲害高發,全球疫情蔓延,現在各國對糧食安全問題高度關注,這種狀況下,農業部采取哪些措施來保障降低病蟲害對農業豐收和糧食安全的影響?謝謝。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

劉莉華

謝謝你對我們國家糧食生產以及病蟲害防控的關注。奪取糧食和農業豐收,既要抗旱防澇,也要防病治蟲。據我部監測和專家會商,今年我國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總體是呈偏重發生態勢、程度可能重于上年,威脅玉米生產的主要是草地貪夜蛾,威脅水稻生產的主要是稻飛虱和稻縱卷葉螟,威脅小麥生產的主要是小麥條銹病、赤霉病、白粉病。

溫濕條件直接影響農作物病蟲害的發生發展。今年冬季暖濕氣候,造成小麥條銹病的越冬基數比較大,隨著氣溫回升,流行進程加快,目前小麥條銹病已在9個省發生了1300多萬畝,是近10年來發生程度最重的一年。剛才氣象部門也介紹了4、5月份江淮、黃淮地區雨水偏多,可能會造成小麥赤霉病的大流行。小麥白粉病現在也有不同程度的發生,奪取今年的夏糧和全年糧食豐收,防病治蟲的任務十分繁重。

農業農村部按照早謀劃、早監測、早準備、早防治的思路已經采取了一些防控措施。一是提前做好防控準備。已經下發了小麥條銹病、赤霉病、草地貪夜蛾這些病蟲害的防控預案,提前預撥了14億元的防控資金,支持各地提前做好防控物資的準備。二是加密監測預警。啟動了重大病蟲發生動態網上直報,實行每周一報,重大病情隨時報告,及時發布預警信息。三是精細指導服務。我們分病蟲制訂了防控技術指導意見,及時篩選推薦28種草地貪夜蛾的防控用藥,近日又派出了司局級領導帶隊的工作組和專家指導組,赴病蟲重發區開展巡回指導。四是搞好應急防治。組織各地開展了病蟲統防統治和聯防聯控,目前小麥條銹病已經累計防治了1800多萬畝次、草地貪夜蛾累計防治了190多萬畝次,基本上做到了應防盡防,一些地塊已經防治兩遍以上。

3月17號,國務院常務會議已審議通過了《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草案)》。農業農村部將認真按照條例要求,壓實屬地責任,落實防控措施,堅決打好“蟲口奪糧”攻堅戰。謝謝。

農視網記者

今年第二個寒潮來勢洶洶,當前正值春耕的關鍵時期,請問農業農村部怎樣有效地預防寒潮、陰雨天氣對小麥、果蔬、蔬菜等農作物的影響,有針對性地做好防范?謝謝。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

劉莉華

感謝您對農業生產的關注。農諺講清明斷雪、谷雨斷霜,說明在谷雨前,也就是在4月20日前發生“倒春寒”是比較常見的。目前,春耕春播已經從南到北陸續展開。這次強降溫天氣主要是影響南方個別地區的早稻育秧,造成部分已經提前開花的果樹花芽受凍,降溫前,我們就發了預警信息,指導降溫的地區及時開展肥水管理、增溫保墑,排出田間積水,果園進行覆草蓋膜,增強抗寒能力,受凍的果樹采取晚疏果、多留果的方法,減輕災害的損失。

專家分析,目前我們國家南方主要是靠小拱棚育秧,整體來說這次降溫對春耕春播影響有限。目前看全國春耕春播進行比較順利,截至3月26日,全國春播糧食7480多萬畝,完成意向種植的8%,進度同比快了0.6個百分點。早稻育秧已近七成,栽插1600多萬畝,育秧進度快了1.6個百分點,栽插進度快2.9個百分點。這次的寒潮天氣對春耕春播的影響比較小,但春耕春播的全程還是有一些氣象災害需要密切關注的,主要在幾個方面。一是東北地區局部旱澇并存。黑龍江的三江平原地區去年秋季降雨比較多,土壤偏澇的范圍是近5年來最大的,春播期可能發生局部內澇。同時,東北西部傳統旱區今年春季的氣溫偏高,土壤失墑快,干旱的可能性依然比較大。二是早稻產區可能發生階段性的陰雨寡照。剛才氣象局的同志介紹,長江流域春季可能發生階段性的連陰雨,容易造成早稻的爛種爛秧,影響栽插的進度和秧苗的正常生長發育。三是西南華南局部地區的春旱影響適時春播。主要是云南、廣東、廣西去年降水少,蓄水不足,今年春季降水依然偏少、氣溫偏高,目前滇南部分地區已經旱象露頭,對玉米、水稻、茶葉等生產帶來不利影響。

農業生產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防災減災,與自然界博弈的過程,年初,我部就制訂印發了科學應對氣象災害的預案,近期我們又與中國氣象局聯合下發了做好防災減災工作的通知,分區域、分作物、分災種制定了有針對性的防御措施。當前重點是加強分類指導,在東北西部傳統旱區大力推廣抗旱坐水種、保護性耕作等措施,在東北東部低洼易澇的地方組織農民及時排水除澇、整地散墑,南方早稻產區加強秧田管理,西南地區及時改種耐旱作物,確保高質量高標準完成春播任務,贏得全年糧食豐收的主動權。謝謝。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及時預警能夠有效減輕災害造成的損失,在做好農業氣象災害預警服務方面,氣象局有哪些部署,哪些渠道可以確保預警信息及時通知到農民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謝謝。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負責人

王志華

如何有效地把氣象災害預報預警信息傳遞到廣大農民群眾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氣象部門一直努力的方向,也是我們關注的重點。為此我們采取了很多措施,首先是建立了國省地縣四級一體化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實行24小時值守,一旦監測或者預報有氣象災害發生,我們會第一時間發布氣象災害預警,確保氣象災害預報預警信息能夠發得出。

另外,我們整合多方資源,加強和相關部門信息傳播渠道的共建共享共用,多手段努力使預警信息收得到、用得上,除了傳統的電視、網站等渠道外,我們還聯合農業農村部門通過手機短信、農業天氣通APP,設在基層農村的12316益農信息服務平臺、氣象信息員,氣象預警大喇叭等方式和渠道將氣象預報預警信息傳遞到農民手中。謝謝。

人民網記者

當前正值森林防火關鍵期,北方地區風力比較大,天氣比較干燥,面對近期氣象變化需要警惕用火安全,如何做好森林和草原的防火工作?謝謝。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負責人

王志華

謝謝您的提問。天干物燥,就容易引發火災,應該說,氣象和森林草原防火關系密切。近期尤其是北方和西南部分地區降水偏少,再加上大風天氣多,森林火險比較高,氣象部門重點強化了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方面,利用氣象衛星遙感加強林區和草原熱源點的監測,為相關部門開展森林火災監測提供支撐。另外一個方面,我們加強森林草原火險氣象的預報預警。3月以來全國氣象部門聯合應急管理、林業和草原部門發布了森林草原火險預警500余條。各級氣象部門組織開展人工增雨作業1929次,累計增加降雨4.9億噸,有效降低了部分地區的森林草原火險等級。山西等省氣象部門啟動了森林火災氣象保障服務應急響應,為森林火災的撲救提供了專項氣象保障服務。

未來十天,冷空氣比較頻繁,特別是北方和西南地區的降水還將持續偏少,遼寧、北京、河北、山西、山東、陜西、甘肅、四川、云南的部分地區森林火險氣象等級將持續偏高。另外,內蒙古東部部分地區的草原火險氣象等級也比較高。清明將至,我們建議要重點加強上述林區、牧區的火源管控,加大巡查力度,防范森林草原火災發生。我們也將繼續聯合相關部門做好預警服務。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廣記者

當前處于春季氣候多變時段,南北氣候差別大,我們注意到中央氣象臺已經連續7天發布強對流天氣的預警,今年的強對流天氣有什么特點?會對復工復產造成什么影響?另外,為了保障復工復產有序進行,氣象部門如何做好天氣預警和災害保障?謝謝。

中國氣象局中央氣象臺副臺長、研究員

魏麗

謝謝你的提問。今年的強對流確實有幾個特點:第一,發生時間比較早。1月24日,南方首次出現強對流天氣,是近四年來最早的一年。中央氣象臺2月12日首次發布強對流預警,這是近七年最早的。我們國家的強對流天氣主要出現在春季和夏季。今年還有一個特點,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從3月21日這次強對流發生以來,一直持續到今天,影響的范圍涉及到了南方10多個省市區。同時強對流天氣中的各種天氣現象,比如雷電、大風、冰雹和短時強降水,四類天氣同時出現,我們叫混合型的對流天氣,而且強度非常大。舉幾個例子,25日下午廣西貴港一個小時內下了93.1毫米的雨,強對流發生的21號下午浙江北部的一些市縣出現了12級以上的雷暴大風,多個地方出現了直徑超過6厘米的冰雹,這些特征都有別于常年,需要我們加強防范。

強對流天氣對當前復工復產的影響有下面幾個方面要關注。第一,短時強降水會造成城市或者農村的積澇。在山區地質災害比較脆弱的地方,這種短時的強降水還可能誘發山洪、泥石流和山體滑坡這些災害。所以我們提醒處在災害易發區的工礦企業要提前做好防御工作。第二,強對流會帶來很強的雷電和雷暴大風,有可能會導致一些廠房、工棚還有一些臨時建筑物、易燃易爆場所受到損失,甚至在風力非常大的時候對一些電力和通訊設施也會造成損害,這里請相關部門和復工復產的企業要根據氣象部門發布的預警提前采取措施進行防范,避免因為強對流天氣引發安全生產事故。另外,水上運輸和水上養殖業也要防范強對流天氣,它也會造成一些災害,也是需要請大家關注的。

為做好災害性天氣的預報預警,氣象部門重點做到了“四個加強”。一是加強對氣象衛星、雷達和自動氣象站等重要觀測設施的維護和保障。加強智能網格預報技術的發展和產品的應用,加強了多部門的會商分析和應急聯動,加強了24小時的值班值守,氣象部門會嚴密監視氣象變化,及時向社會公眾發布災害天氣的預警,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的作用。謝謝。

中國農村雜志社記者

我們了解到近期蒜苔、大白菜等部分蔬菜價格出現上漲,有說是供應緊張造成的,請問當前蔬菜生產情況怎么樣?氣象條件對蔬菜生產有什么影響?謝謝。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

劉莉華

蔬菜的生育期普遍比較短,容易受天氣影響,生產的季節性也很強。往年3-4月份是冬春蔬菜與夏季蔬菜倒茬的季節,冬春蔬菜進入生產尾聲,夏季蔬菜剛剛移栽定植,還不能大量采摘,會有一段時間蔬菜的上市量減少,部分品種會出現階段性的價格上漲,這是正常的季節性、規律性波動。

今年,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做好蔬菜等“菜籃子”產品保供,農業農村部門采取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措施。一是擴大蔬菜生產。及時下發通知,壓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指導各地抓好冬春蔬菜生產,因地制宜擴種速生葉菜,千方百計增加產量。二是保障重點地區供應。設立“菜籃子”產品保供組,多次與蔬菜生產重點省份開展視頻會商,下撥農業生產救災資金,支持湖北加強蔬菜生產,保障疫情防控重點地區特別是武漢的蔬菜供應。三是加強技術指導服務。組織專家制定蔬菜生產技術指導意見,創新服務方式,線上線下相結合,開展培訓、指導和答疑,落實關鍵技術。四是促進產銷銜接。加強與有關部門協同配合,及時解決蔬菜等“菜籃子”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運輸受阻、交通不暢等問題。開展多種形式的產銷對接活動,促進蔬菜等“菜籃子”產品順暢銷售。

春季,蔬菜每天都有播種,每天都有采收。據我部農情調度,截至3月26日,全國在田蔬菜面積5600多萬畝,本周新增蔬菜面積680多萬畝,采收蔬菜780多萬噸。隨著天氣回暖,蔬菜生產逐漸進入旺季,產量還會穩步上升,供應量總體是充足的。謝謝。

中國氣象報記者

隨著疫情形勢好轉,各領域在加速復工復產,人們交通出行更加頻繁。剛才專家也提到最近強對流天氣開始活躍,請問在交通運輸方面近期需要注意哪些氣象災害?氣象部門對出行旅客有何提示?謝謝。

中國氣象局中央氣象臺副臺長、研究員

魏麗

謝謝關注氣象對復工復產的影響。近期的天氣,剛才說到了寒潮、強對流,產生的天氣現象不多說了,主要提示大家在復工復產出行途中以及災害有可能產生的影響提請大家關注。

一是寒潮天氣對南方和北方都會帶來強降溫。可以說氣溫是“斷崖式”的變化,我們提請復工復產人員在出行時要帶上足夠的衣物,首先預防感冒。此外,春天氣溫變化節奏快,早晚溫差大,所以早晚著裝要進行及時調整。

二是復工復產人員途中要防范強對流引起的幾種可能的災害,比如山洪地質災害、積澇等等對于出行的影響。這次寒潮天氣對北方地區,比如西北出現了降雪,在北方的山區和高原自駕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時候,要注意防范道路結冰對交通運輸的不利影響。南方地區最近降水一直比較多,未來一周降水比較頻繁,還伴有雷電這些強對流天氣,出行時尤其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時特別要防范道路濕滑和下雨時的低能見度,要關注這些天氣的影響,注意行駛過程中的安全。

此外,強對流天氣帶來的雷電和雷暴大風也會影響到航空和鐵路運輸安全,復工復產的人員遇到這種情況也要聽從機場和鐵路工作人員的安排,積極地配合做好安全防護工作。

對于在戶外工作的人員,現在春耕春播很多農民朋友在田間勞動,還有一些戶外工作的人員,特別要注意春季要避開雷雨天氣,要按照雷電防御的基本要求,做好自身的防護工作。我們在移動手機終端、網上都可以查到一些防護的科普知識,做好雷雨天氣的防護。氣象是為各行各業服務的,在復工復產的途中,氣象部門一直默默陪伴著大家,為大家提供貼身服務。謝謝。

農民日報記者

今年世界氣象日剛剛過去,我注意到今年主題是“氣候與水”,請問氣候變化會對我國水資源造成什么影響?會不會導致全國各地發生旱澇災害頻率增加?謝謝。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專家

周兵

謝謝你對氣候變化與水資源問題的關注。每年3月23日世界氣象日,世界氣象組織和國際氣象界都會圍繞一個相關主題舉行宣傳科普活動。從1961年到2019年,59個世界氣象日中已經有7個主題與水有關系。今年的主題是“氣候與水”,表明水在氣象工作中的重要性。氣候變化影響著全球水循環和水資源的分布。根據世界氣象組織氣候聲明,2019年全球平均溫度比1850年至1900年的平均值高出1.1℃,是有記錄以來僅次于2016年的第二熱的年份,與全球升溫趨勢相一致。自1951年以來,中國地表年平均氣溫每十年上升0.24℃。氣候變化在改變著水資源分布與降水特點、降水強度的變化,會使得區域洪澇形勢發生變化,甚至出現干的地方越來越干、濕的地方越來越濕的局面。近50年來,中國年平均雨日數總體呈現出下降趨勢,主要是小雨日數減少比較明顯,減少13%,暴雨日數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呈現增加趨勢,增加10%。小雨日數的減少意味著干旱風險增加,暴雨日數增加意味著短時強降水事件頻率增加,城市內澇等風險增加。

中國水循環具有三大特點。第一,進入21世紀,中國的降水出現不斷增加的趨勢,水循環加劇。第二,呈現出南澇北旱的局面,北方水資源短缺加劇。第三,西部大部分地區變暖變濕,出現暖濕化特點。因此要更加關注全球變暖背景下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和旱澇分布的變化特點,切實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謝謝。

新民晚報記者

湖北是農業大省,隨著武漢以外地區離鄂通道管控25號解除以來,現在湖北春耕春播形勢如何?謝謝。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

劉莉華

感謝您對湖北春耕春播的關注。湖北是13個糧食主產省之一,2019年糧食產量545億斤,占全國糧食產量的4%左右。湖北疫情最重,農業生產受到了一定影響,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加大了對湖北春耕生產的支持。一是幫助湖北制定了防疫情保春耕的工作方案,指導湖北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開展春耕生產,及時下撥2.1億農業生產救災資金,支持湖北解決蔬菜采收難等問題。二是農業農村部與湖北省政府進行了專題的視頻會商,協調幫助湖北解決春耕生產面臨的突出困難和問題。三是保障湖北春耕生產的農資供應,協調135家農藥生產企業與湖北省內的1200家農資經銷企業對接,解決小麥條銹病防治農藥缺口。幫助解決春耕生產所需的60多萬噸化肥缺口。會同有關部門,推動湖北磷肥重點企業加快復工復產。

湖北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迅速對春耕生產進行安排,開展線上線下指導服務,組織農民不誤農時開展好春管春播。目前,湖北的種子、化肥、農藥等儲備總體充足,小麥油菜的長勢好于上年,防病治蟲、追肥補肥等田管措施落實到位。早稻育秧已經接近尾聲,中稻、玉米等作物的播種進度也與常年相當,春管春耕工作正有序推進,努力減輕疫情帶來的影響,爭取抗疫情和農業生產雙勝利。謝謝。

主持人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

米鋒

謝謝幾位嘉賓。明天的發布會將圍繞恢復商品流通和商業秩序,屆時我們會請商務部、稅務總局和供銷總社相關司局負責人來回答媒體提問,歡迎大家繼續關注,也歡迎把問題提前留給我們。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中國網

編輯:楊明昊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ul id="oy3dv"></ul>

  • <mark id="oy3dv"></mark><output id="oy3dv"><center id="oy3dv"><menu id="oy3dv"></menu></center></output><ol id="oy3dv"></ol>
    <s id="oy3dv"></s><ol id="oy3dv"></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