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訊(胡玲玲 記者 傅志剛)在仙女湖區觀巢鎮觀巢村,貧困戶張有珠和他的合伙人—四個貧困戶,正在他們自己的扶貧基地忙活,為了幫助他們早日完成栽種,鎮村黨員干部也到現場來幫忙,有的在挖點,有的在放芋頭苗,配合默契,動作嫻熟。為了彌補因疫情耽誤的時間,張有珠早早就做好了打算,看到復工復產的消息后,立即組織幾個合伙人做好春耕備耕工作。“我提前做好了功課,包括種植芋頭的收益、種植方法等,我特意請教過種養大戶的經驗,邀請他過來給我們指導。”張有珠說,這是他和其他貧困戶一起合作發展的第三個扶貧產業,有了前兩個發展扶貧產業的經驗,遇到各種問題都能提前想好應急方案和對策,做起來也更心里有底。
從去年開始,張有珠一直組織其他貧困戶一起自主發展紅心蜜薯、油菜花、芋頭扶貧產業。在脫貧路上,他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政府有政策鼓勵支持我們發展扶貧產業,趁著自己也能干一點活,就想把日子過得再好一點。”張有珠談到自主發展扶貧產業時的初衷,臉上洋溢著笑容。今年52歲的張有珠因患尿毒癥,2014年并精準識別為貧困戶,雖然患病十余年,但是張有珠一直有顆積極上進的心,2016年在政府和村委的幫助和自己努力下,順利脫貧。但是,張有珠不僅僅滿足脫貧。去年的一天,在村里開完貧困戶感恩教育會,張有珠手里拿著產業扶貧宣傳手冊,將熟悉的四個貧困戶拉到一邊說,“政府對產業扶貧有很大的支持,我們一起謀劃一下怎么樣?”提議一出,一拍即合,他們找到村委,將想法說出來之后并得到了支持,通過土地流轉,承包了36畝土地用來種植紅心蜜薯。事情才開始做就犯難了,一萬多元的紅心蜜薯苗怎么解決。他們找到村書記陳菊菊,將難題說了出來,沒想到村委提出可以先幫忙墊付,這消息讓張有珠他們開心不已。“在發展扶貧產業上,鎮里和村里都很支持我們,還給我們出謀劃策。”張有珠說,當年因為天氣原因,紅心蜜薯產量不高,只有15000多斤收成,鎮里為了解決紅心蜜薯扶貧產業銷售難的問題,主動與市場對接,通過舉辦消費扶貧簽約儀式,幫助他們將所有紅心蜜薯銷售出去,除去所有支出,張有珠和他的合伙人每人增加了3000多元的收入,而當年,張有珠人均收入一萬九千多元,比往年收入翻了一番。
紅心蜜薯的種植讓張有珠對發展扶貧產業信心倍增,將紅心蜜薯收成之后,去年11月他增加土地流轉面積,打算種植60畝油菜花,但在這過程中,卻出現了狀況——三個合伙人因為時間和身體等原因退出了團隊。妻子勸說他,沒有合伙人自己干太辛苦,要不就算了,也不干了。張有珠不同意,一定要堅持下去。他只能另找其他合伙人,過了幾天,貧困戶張順牙帶著其他兩個貧困戶找到張有珠,說想加入他團隊當合伙人,張有珠高興地向他們說出自己之前的打算,并得到了他們的支持。“現在油菜花開始慢慢結出了密密的嫩莢,今年5月份左右就會有收成,到時候也有一筆收入,我有信心將日子越過越好。”看著迎風搖曳的油菜花,聞著撲鼻而來的花香,張有珠自信地說到。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