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老年人來說,“三高”是一個避不開的話題。大家先看看這一組數據:
據2020年《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顯示,在成年人中,高血壓的患病率為27.5%,糖尿病患病率為11.9%,高膽固醇血癥患病率為8.2%。
換句話來說,每10個成年人中,就有3個高血壓、各1個高膽固醇血癥及糖尿病患者。有專家指出,“三高”大多是“吃出來”的,而飲食油膩是“三高”的主要元兇。 于是,可能有不少人會認為,只要不吃肉,就不會得“三高”。這個想法當然不對了,遠離“三高”,均衡飲食才是重中之重。 那么,“三高”患者究竟應該吃什么?不該吃什么?01高血壓:控制鈉鹽的含量高血壓患者一般伴有頭疼、眩暈、耳鳴、心悸氣短、失眠、惡心嘔吐、肢體麻木、流鼻血等不適癥狀,且女性患者占多數。 血壓過高,會傷害各個器官組織,增加卒中風險。
“紅燈區”(少吃或不吃)
高鈉食品
肉制罐頭、腌菜、臘腸,以及薯片、果脯等零食。
紅肉
肥肉、豬蹄、牛肉、羊肉的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盡量吃瘦肉。
甜食
像冰淇淋、含糖飲料等高熱能食物會誘發肥胖,影響血壓的穩定。
煙酒
酒精會加快血液流動;抽煙導致血管收縮功能異常。
“綠燈區”(建議吃)
蝦仁
含鎂元素,可以保護心腦血管,平穩血壓。
魚肉
優質魚蛋白質能預防高血壓,其通過氨基酸參與血壓調節。
茄子
茄子含有皂草甙,可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適合高血壓患者。
蘋果
含有大量鉀元素、果膠,能吸附血液中的膽固醇,幫助穩定血壓。
02高血脂:減少高膽固醇攝入據統計,我國血脂異常患者已達2.2億,其中約有9000萬人患有高血脂,同時高血脂患病人數逐年攀升。 高血脂患者多表現為頭暈疲倦、失眠健忘、手背及關節處有黃色結節等。
而總膽固醇、甘油三酯會影響血脂變化,因此,飲食上要注意控制這兩項指標。
“紅燈區”(少吃或不吃)
高脂食物
五花肉、肥牛、核桃、瓜子、腰果等,應少吃。
甜食
蛋糕、糖果、巧克力等。
酒精
酒精損害肝臟、影響肝腎代謝,白酒、啤酒、果酒等均不喝。
鴨蛋
每100g鴨蛋黃含膽固醇1522mg,脂肪含量高。
“綠燈區”(建議吃)
牛腩
100g牛腩,熱量約130大卡,脂肪含量低且含有亞油酸。
番茄
它富含番茄紅素,有助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膽固醇。
蘑菇
素有“大自然的植物肉”之稱,它富含膳食纖維,可降脂。
黑木耳
含一種膠質成分,可潤腸通便、穩定血脂。
腐竹
含磷脂、皂酐,能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
03高血糖:堅持低脂、低糖高血糖是伴隨一生的慢性疾病,往往需要吃藥來控制。其主要癥狀有多尿、極度口渴、胃口大增、體重下降、惡心干嘔等。 控制飲食是穩定血糖的重要一環。高血糖患者吃下的每一口食物,都可能對血糖造成影響。
“紅燈區”(少吃或不吃)
高糖食物
紅薯、柿子、糖果、奶油蛋糕、冰淇淋、蜂蜜、蜜餞等。
稀飯
稀飯易消化、難定量,餐后血糖易升高。
煙酒
血糖不穩定的情況下,不能喝酒水飲料、抽煙。
“綠燈區”(建議吃)
青瓜
含葡萄糖甙、果糖等不參與糖代謝,適當食用能穩定血糖。
青椒
增加食欲,含有的辣椒素可提高胰島素的分泌。
黑豆
含胰蛋白酶等,能增強胰腺功能;腸胃弱者、痛風者不宜吃。
小米
味甘咸,對糖尿病的多尿、多食、多飲癥狀有緩解作用。
玉米
含有硒、鎂、磷等礦物質,可幫助調節血糖水平。
燕麥
富含可溶性膳食纖維,能減緩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速度,延緩餐后血糖的峰值。
04飲食應營養全面、搭配合理
食物以“拳”計
肉食類不僅是鈣、維生素D和多種微量元素的重要來源,更是骨基質中有機物如膠原、蛋白多糖、脂質的重要來源。
不要過量就好,具體標準如下:
肉類不超一拳:每天吃不超過一個拳頭大小的肉類,包括魚、禽、蛋、肉。平時應盡量多吃白肉,少吃紅肉,建議每周吃2~4個雞蛋。
谷物兩拳:每天吃兩個拳頭大小的谷類,包括粗糧、雜豆和薯類。 豆、奶制品兩拳:每天保證兩個拳頭大小的豆制品和奶制品。 五拳蔬果:每天吃不少于五個拳頭大小的蔬菜和水果。最好的選擇就是應季水果蔬菜。
多燉少炒,食物溫軟為佳
對中老年人來說,食物弄成溫暖、軟潤的更好。中老年人不要吃冷的食材,即便是涼菜,也最好用熱水焯過。 建議用“燉、煮、熬、蒸”的方法進行烹飪,做出軟食。一是營養流失少,二是這樣更適合中老年人牙齒的咀嚼能力,有助于消化吸收。
少吃多餐
對于一些消化較差的老人來說,一次進食較多不易消化,一天可吃4~5餐,每次只吃8成飽,這樣更有利于吸收。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