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好像很久沒在公開場合見到柳巖了。
最近一次見到她,
是在一檔相親節目里。
她當嘉賓,輸出自己的婚戀觀點,
回答得很妥帖。
孟非問她,為什么40歲了還沒結婚,
柳巖說,「如果一定要說出原因,
可能是年紀大了,可能是太強勢了,
也可能是別人覺得我的職業不靠譜」
但更令我動容的是,
是柳巖接下來說的一句話,
她說——
「不去過問也是一種更大的善意」
很多未婚女青年對此無比贊同。
圖片來源:中國新相親
這種感同身受,來自親身經歷。
你或許不知道,柳巖也是相過親的。
進入三十歲后,她開始恨嫁,
有兩年時間處于瘋狂相親的狀態,
她找周圍已婚的朋友們介紹相親對象,
最多時,一天和兩個相親對象見面,
可最后,都有緣無份。
圖片來源:中國新相親
這種焦慮的狀態,持續了很多年。
直到她40歲,
她發現,自己還是不愿將就,
不愿因為年紀就降低自己的擇偶標準。
這時候,她的心態才慢慢放平和。
這時候的柳巖,和孤獨自洽了。
不著急的另一個原因,
或許是因為柳巖不缺愛,
她的生活,被家人的愛填滿了。
柳巖說過這樣一個故事。
前段時間,她經常沒來由回家住,
嫂子每天給她做一大堆好吃的,
小侄子會拉著她的手跟她說,
姑姑我們來玩游戲吧。
柳巖說,那是她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刻,
那一刻讓她意識到——
「不是我的家人更需要我,
是我更需要我的家人」
圖片來源:她的時間密碼
一直覺得,
柳巖和家人是一種「捆綁」的狀態。
家人是柳巖的避風港,
柳巖亦為家人,一次又一次單槍匹馬,
去對抗這個硬邦邦的世界。
02
現在回頭看,
柳巖人生中的很多決定,都和家人有關。
第一個重要決定,是去演藝圈發展。
那是1997年,柳巖17歲,
她中專畢業,在一家醫院做護士。
過年前夕,媽媽覺得身體不舒服,
柳巖帶媽媽去醫院檢查。
柳巖永遠記得那個情景:
媽媽做胃腸鏡,
她和醫生一起看監視器,
她看不懂,只能干著急。
后來醫生淡定地跟她說,是直腸癌。
圖片來源:柳巖《青春》紀錄片
人不是慢慢長大的,
人是一瞬間長大的。
就這樣,因為至親的病痛,
柳巖一夜之間被迫長大。
圖片來源:柳巖《青春》紀錄片
當時只有17歲的柳巖,
不僅要安撫媽媽的情緒,
還要解決幾萬塊的治療費用。
在90年代,幾萬塊對柳巖那種普通家庭來說,
是一筆巨款。
家里為數不多的積蓄,很快就花光了。
媽媽不想成為家人的負擔,
甚至謊稱自己化療的副作用太大,
不想繼續治療了。
圖片來源:柳巖《青春》紀錄片
可即便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柳巖也沒有放棄。
媽媽第二次手術時,
家底早就被掏空了,
柳巖的哥哥有點不知所措,
柳巖卻很堅定——
砸鍋賣鐵也要治,
沒錢就借,我想辦法,厚著臉皮,
把所有能想到的人,都借一遍。
圖片來源:柳巖《青春》紀錄片
后來醫生又告訴柳巖,
她媽媽可能要換腎,
柳巖說,要換就換我的。
圖片來源:柳巖《青春》紀錄片
就這樣,一直沖在前面的柳巖,
成了家里拿主意的那個人。
一場疾病,
將原本就不富裕的柳巖一家逼到了死角。
柳巖唯一的出路,就是賺錢。
也是那時候,她看到一個星姐選秀的招募,
為了賺更多錢,柳巖決定去試試。
后來,那場小小的比賽改變了柳巖。
她被湖南衛視看中,做了簽約主持人。
收入比做護士的時候好很多,
與此同時,
柳巖媽媽的病情也有了好轉。
雖然處境比之前好很多,
可柳巖,還是每天活在恐懼之中。
那種恐懼,
一方面來自媽媽的身體狀況,
她害怕,有一天,媽媽病情復發,
自己無力支付醫療費。
圖片來源:柳巖《青春》紀錄片
錢,是所有安全感的來源。
她要讓自己變得更有錢。
就這樣,
她辭掉了湖南衛視穩定的工作,
放棄了在湖南積攢的人脈和經驗,
放下了所有驕傲,只身北漂,從零開始。
那一年,她25歲。
這是柳巖又一次,為家人,
為媽媽做出的艱難的選擇,
這一次,前途未卜。
03
北漂前三年,
柳巖嘗遍了成人世界的心酸。
沒權沒勢,
所有機會都要自己去爭取。
那時候的柳巖根本不考慮錢,
有人請她去主持,她就會去。
圖片來源:《僅三天可見》
后來,她簽約了公司。
她的業務能力在公司不是最好的,
卻經常「撿漏」,得到登臺機會,
只是因為,同一批主持人里,
只有她的手機24小時開機,
只有她把房子租在了離公司最近的地方,
這樣,無論公司多晚找到她,她都能快速到崗。
柳巖也知道,公司給自己機會,
是因為自己「好用」
圖片來源:《非常靜距離》
那時候沒有名氣,
柳巖還常被同行欺負。
有一次,她去一個地方臺做嘉賓主持,
化妝師執意讓她戴耳環。
當時柳巖的耳朵過敏,嚴重到出血。
她小心翼翼地問化妝師,
「我能不能不戴?」
怎想對方劈頭蓋臉就是一句,
「別人都能戴,你為什么不能戴?」
那一次,柳巖是哭完又上臺主持的。
圖片來源:《僅三天可見》
25歲后的幾年里,
柳巖遇到過很多職場霸凌。
最嚴重的一次,
是和吳宗憲搭檔主持一檔綜藝節目。
當時柳巖在節目里的定位是「花瓶」,是「副咖」
她只負責在臺上「裝瘋賣傻」
那個年紀的女孩子,沒有喜歡扮丑的,
可為了出境機會,柳巖還是忍受了這一切。
圖片來源:《非常靜距離》
臺上裝瘋賣傻就算了,
柳巖在臺下還要忍受制片人不堪入耳的謾罵。
柳巖至今記得,
那個制片人當著所有人的面罵她,
「你什么都不是,
你就算跪下來舔我的腳趾,我也不會讓你來主持!」
圖片來源:《非常靜距離》
這段過往,無論何時再提起
柳巖都忍不住淚流滿面。
圖片來源:《非常靜距離》
柳巖這種不溫不火的狀態,
一直持續到28歲。
28歲那年,柳巖長了乳腺瘤,
醫生告訴她,如果情況嚴重就要切掉乳房。
柳巖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留下來,
于是接受了《男人裝》的拍攝邀約。
拍完后,雜志主編跟她說——
「你要火了,身價要漲了」
柳巖覺得這是句客套話,
可后來那本雜志上市,柳巖真的火了。
因為性感,她迅速打開了知名度。
她的工作越來越多,越來越忙。
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十幾年前,大眾對性感的包容度很低,
那時候,太多人說柳巖「艷俗」
這種聲音聽多了,說不在乎是假的。
在先入為主的觀念里,
所有辯駁,都蒼白無力。
雪上加霜的是,因為性感的形象,
柳巖看到了這個世界上太多陰暗面。
沒有分寸的同行,會拿性感這件事調侃她,
邀請她參加活動的主辦方,
會提前告知她,一定要穿得很性感。
圖片來源:柳巖微博
04
為了生活,柳巖選擇去承受這些非議與痛苦。
她自己倒是看得開,
她最難受的,
是自己家人的生活受到了影響。
柳巖說,小區里的阿姨,
經常會跟她媽媽說,
「你女兒的照片又上頭條了」
每當這時候,
媽媽就會站出來為女兒撐腰,
跟那些人說,「我女兒那是工作!」
圖片來源:《僅三天可見》
不被全世界理解,媽媽卻總能理解她,
除了那份血濃于水的親情,
也只有媽媽知道,
女兒在外面打拼,有多不容易。
柳巖媽媽一直對一件小事印象深刻。
有一次女兒說要回家,
她開心地為女兒煲了湯,
準備了一大桌子好吃的。
最后,因為一個緊急工作的電話,
已經到家門口的柳巖,又掉頭回去了。
圖片來源:《但愿人長久》
那一碗沒喝下肚的湯,
成了柳巖媽媽心上的一塊疤。
實在看不下去女兒的拼命,
她會說,「你那么拼,值得嗎?太可憐了」
圖片來源:《但愿人長久》
那些年,柳巖疲于奔命,
最終換來的結果是——
一步步改善了家里的條件,
她終于不必再為高昂的醫療費擔心。
可很奇怪的一點是,
盡管經濟狀況好了,
柳巖花錢也不是大手大腳。
你在她身上,幾乎看不到大牌。
每次出差,
渾身上下最貴的,是一個行李箱。
當初決定買它,也是看中了終生保修的承諾。
可柳巖對父母非常大方。
她會為媽媽買喜歡的首飾,
會帶父母去喜歡的地方旅行。
她總想著給家人最好的。
圖片來源:《王牌對王牌》
05
30多歲之前,柳巖的每一個重要決定,
都和家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30多歲之后,亦是如此。
2017年年底,事業一路高歌猛進的柳巖,
突然停工半年。
這一次,是為了父親。
當時柳巖的父親被檢查出胃癌,
晚期,無法醫治。
圖片來源:《非常靜距離》
柳巖能做的,就是陪在父親身邊,
陪他度過最后一段時光。
柳巖沒有請護工,
自己住在醫院里,照顧父親。
她給父親剪指甲,擦腳,
穿著睡衣,素面朝天站在醫院的走廊里,
跟醫生討論父親的病情。
圖片來源:《非常靜距離》
那段無比煎熬的日子,
柳巖每天是數著數字過的,
她說自己永遠記得,
醫生在她耳邊倒計時的聲音——
「一年吧,半年吧,
三個月吧,一個月吧,
兩周吧.........就這兩天了」
圖片來源:《非常靜距離》
柳巖給了父親最好的治療條件,
可她的父親,還是沒熬住,
在第五個月的時候,離開了。
盡管金錢無法挽回生命,
可柳巖之前的努力,都有了意義。
柳巖說,父親在生命里最后那段時光,
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看手機里,
全家一起去世界各地旅行的照片。
圖片來源:《非常靜距離》
看著看著他就會說——
「我這輩子已經夠了,
女兒這么孝順,
我也去了很多地方,我沒有遺憾了」
柳巖曾說過一句話——
如果親人健在的時候,有什么都給他們吧。
柳巖做到了。
但柳巖也有遺憾,
她最大的遺憾,就是父親沒有機會,
看她穿婚紗的樣子.....
圖片來源:《王牌對王牌》
06
這就是柳巖為家人拼命的故事。
我欣賞柳巖,是因為她身上,
有每個成年人在這個社會中狼狽打拼的影子。
即便討生活很難,
有一千一萬個不如意,
可也總有一個理由,讓我們堅持下去。
這個理由,就是家人。
一切委屈與不堪,
都會在見到家人過得一天比一天好時,
煙消云散.......
圖片及資料來源:《非常靜距離》/《但愿人長久》/《僅三天可見》/柳巖《青春》紀錄片/《王牌對王牌》
看更多走心文章
點擊下方名片關注
視 覺 志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