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連日來,江西省萍鄉市安源區安源鎮戰“疫”又戰貧,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脫貧攻堅,努力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效,既守住群眾的“生命線”,又護住農民的“錢袋子”。
轉思路“滯銷”喜變“直銷”
“廠里還有幾百箱的雞蛋沒賣出去,再不賣出去,錢就要打水漂啦!”“養殖基地還有7000羽只乳鴿沒來得及賣,再養下去就要虧本了,這可怎么辦?”近日,正在抗“疫”一線的安源鎮農辦主任邱維國接到了農戶們打來的電話。
打電話、找買家,對癥下藥解難題,幫扶干部立即行動起來,通過電話聯系、微信群、朋友圈等線上方式,很快將貧困戶因疫情滯銷的農產品銷售大半。“太感謝了,解決了我們的大難題!”該鎮益康養殖專業合作社姚建生激動地說道。
幫助貧困戶銷售滯銷農產品,是全鎮幫扶干部在疫情防控期間為貧困戶解決實際困難的一個縮影。為讓貧困戶的“農產品”直通市民的“菜籃子”,該鎮以消費扶貧為抓手,通過學習強國、惠農選商城電商網點、微信群等平臺,協助貧困群眾發布農副產品銷售信息,解決貧困群眾農副產品的銷售難題。推廣“農超對接”模式,建立了由農產品生產大戶和轄區內各大中小超市、餐飲業等50余人組成的產銷對接群,在群內及時發布蔬菜、雞蛋、乳鴿等主要農產品供求信息,引導農業養殖戶、經營者合理安排生產,幫助種養殖戶打開銷售渠道,變“滯銷”為“直銷”,有效解決特殊環境下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難題。
擴渠道就業扶貧“齊步走”
日前,鴻羽生態養殖合作社的扶貧車間復工生產,可把家住安源鎮石板村的貧困戶周斌高興壞了。“再不上班,我可要坐吃山空了。”他笑著說,“家門口上班,進出都要消毒、戴口罩,比去外地打工安全很多,收入也不錯。”
由于受疫情影響,企業、工廠復工延期,該鎮扶貧站會同工辦、農辦、社保所等部門積極采取向外出務工人員發放告知書、加強與復工點溝通集中返程時間、開通轄區內用工線上招聘等方式,及時宣傳企業招工政策,線上線下發布崗位800余個,讓貧困群眾不出家門就能了解就業信息,篩選工作崗位,推進就業扶貧。
同時,針對一時無法找到就業渠道的貧困群眾,該鎮以疫情防治為切入點,積極安排貧困農戶參加村級小型公益事業建設,增設防疫消殺、巡查值守、宣傳疏導等臨時公益性崗位,繼續發揮保潔、綠化、防火、護河等已有公益崗位作用,讓貧困群眾就地就近就業,增加短期務工收入。截至目前,該鎮通過扶貧專崗、“一企一策”等幫助 51余名在轄區內合作社、企業務工的貧困勞動力實現返崗就業,計劃增設23余個公益性崗位,有效拓寬貧困群眾增收渠道。
織紐帶“利益聯結”創豐收
在躍進村萍鄉巒崗和養專業合作社,貧困戶李保鳳正賣力栽種著春椿,汗水從她臉頰上滑過也遮蓋不住她燦爛的笑容,李保鳳說:“加入村里合作社這個大集體,又有扶貧專干的幫扶,讓我們又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連日來,安源鎮積極引導農民以勞動力、小額貼息貸款等入股合作社、企業參與全鎮特色農業產業發展,讓合作社、企業、平臺公司、農戶結成“聯股聯業,聯產聯心”的利益共同體,推動農民從“挑籃背簍小賣”、“戶自為戰”向抱團發展,幫助貧困戶穩定獲得訂單生產、勞動力務工、入股分紅等收益,實現貧困群眾持續增收。同時,進一步健全完善集體資產折股量化、股份合作制改革、集體經濟組織登記等工作,不斷激活農村資產資源,擴寬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增強農村發展動力,給農民吃下“定心丸”,增強老百姓安心生產創收的底氣。(彭麗珍/圖文)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