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農業農村部一直密切關注沙漠蝗的發生發展態勢。農業農村部蝗災防治指揮部已成立多年,今年多次組織專家會商,分析沙漠蝗入侵危害我國的可能性,研究應對的措施。專家分析認為,沙漠蝗遷飛入侵我國的機率很小。沙漠蝗已有數百年歷史,主要分布在非洲和西南亞熱帶荒漠地區的河谷和綠洲,它喜高溫、耐干旱,遷移的適宜溫度在40度左右。我國西南邊境地區有昆侖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天然屏障阻隔,沙漠蝗很難越過高海拔山脈遷入,寒冷地區的生態環境和氣候不適宜沙漠蝗的生存。
專家同時認為,即使沙漠蝗遷入我國,我們也有能力應對。我國有上千年治蝗史,我國的蝗災主要是東亞飛蝗和亞洲飛蝗,與沙漠蝗分屬不同的生物種,生存條件差異很大,但防治方法是相近的。經過多年努力我國蝗災發生程度已顯著減輕,積累了豐富的治蝗經驗。目前我們有完善的監測體系、成熟的應急機制和較強的專業防治隊伍。而且防蝗的藥劑、器械儲備比較充足,即使沙漠蝗遷入,也能及時有效防控。 盡管沙漠蝗遷飛入侵我國的機率很小,農業農村部也將牢固樹立風險意識,嚴密監測,嚴防死守,積極援外,科學應對,將沙漠蝗入侵的危害風險降到最低,做到萬無一失,有備無患。
一是會同有關部門制定防范預案,建立應急機制,適時開展應急演練。二是加強監測預警,重點在云南、西藏、新疆等邊境地區加密布設監測點,增派地面巡查人員,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防范。三是準備應急物資,在關鍵地區提早準備好治蝗的藥械和藥劑,隨時做好防控準備。
另外,目前草地貪夜蛾已經入侵我國,它是源發于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去年首次入侵我國,發生區域主要在西南和華南,見蟲面積是1600萬畝左右,經過全力防控,危害區域控制在云南、廣西等局部地區,實際危害面積在240萬畝左右,蟲害地區產量損失控制在5%以內,而且黃淮海玉米產區沒有造成損失。
專家分析認為,草地貪夜蛾在我們國家的西南華南適宜生存,目前在這些地區已經定殖了,它成為了又一個“北遷南回,周年循環”的重大遷飛性害蟲。據監測,今年的草地貪夜蛾蟲源基數大,北遷的時間要提早,預計是一個重發生的態勢。農業農村部按照“早謀劃、早監測、早準備、早防治”的思路,已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一是優化完善了防控預案。在總結去年防控經驗基礎上,制定了今年的草地貪夜蛾防控預案,印發給各地。二是提早準備防控物資。去年底就下撥了草地貪夜蛾冬春防控經費5000萬元,近期下撥4.9億元資金,支持各地提前做好防控的物資準備。三是加密監測預警。根據草地貪夜蛾遷飛路徑和遷飛規律,在邊境地區,西南華南的源頭區,在江淮的過渡區和北方防范區加密布設監測網點,增配高空測報燈、遠程監控雷達等設備,組織人員地面普查,全方位全天候的監測預警。四是組織開展冬季防控。去年12月以來,我們已經組織了云南、廣西等六個省開展冬防,已經防治了180多萬畝次,有的重一點的地方打了兩遍藥,不僅對當地蟲災進行防控,把蟲源基數壓下來了,也減輕了往北遷飛的壓力。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繼續堅持防線前移,嚴密監測,早防早治,聯防聯控,壓實屬地責任,落實好防控措施,打贏草地貪夜蛾防控這場攻堅戰。
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中國網
請輸入驗證碼